2月13日,范銳平同志在四川省組織部長會議上明確指出:“以實施“四大人才計劃”為重點,加強優(yōu)秀人才的吸引集聚和科學布局。”希望通過重視開放引才、以用為本、科學布局、政策激勵四個環(huán)節(jié)來全面推進組織系統(tǒng)的各項工作。
加強組織系統(tǒng)的人才工作是形勢所需、時代所迫,也是深入貫徹“人才強國戰(zhàn)略”的攻堅之作。它對于推動科學發(fā)展,實現(xiàn)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。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“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,建立集聚人才體制機制”,范部長的講話正是對這一會議精神的最好實踐。重視人才不僅要體現(xiàn)在把現(xiàn)有人才用好,更要把引進人才留得住。為最大程度地發(fā)揮人才作用,必須要在人才身份限制上有所實質性突破。
打破人才身份限制,就是要消除影響人才自由流通的障礙。當前,雖然我們在人才工作上取得了顯著成績,但人才結構和布局不合理、人才選拔限制過多、人才培養(yǎng)機制不健全、引才硬件環(huán)境不寬松、重學歷輕能力等問題依然突出,因此,要真正實現(xiàn)“各盡其才,才盡其用”的和諧組織工作局面,就必須在堅持“以人為本、以用為本”的用人理念下對組織系統(tǒng)進行大刀闊斧改革,不斷創(chuàng)新和完善組織工作形式。
李克強總理曾說:“改革進入了深水區(qū),也可以說是攻堅期,的確是因為它要觸動原有的利益格局,F(xiàn)在觸動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”。觸動靈魂是指要進一步解放思想,打破思想觀念的束縛。擺脫束縛并不是對過去的全盤否定,而是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有益探索。但在現(xiàn)實中,一些部門、一些領導思想過于守舊,在選人用人上過于畏手畏腳,生怕觸動某些人的“特殊利益”,未能觸及實質性問題,直接造成組織工作中的弊病越積越多,最終影響了組織系統(tǒng)的有效運轉。
由此,盡快清除組織系統(tǒng)內的壁壘,對組織工作進行科學合理改革到了關鍵期。面對這場改革,需要勇氣和膽量的凝聚,智慧與科學的合力。需要實現(xiàn)突破自身思想瓶頸。需要用“敢于啃硬骨頭,敢于涉險灘,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,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”的魄力將改革觸角伸向問題深處,進而更好地去處理組織系統(tǒng)內不協(xié)調、不平衡、不持續(xù)的問題。
要打破身份限制,需要拓寬選人用人形式。身份限制是妨礙引進人才和使用人才的一道無形的墻,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動。其實,在市場經濟條件下,打破身份限制,非但不是降低了選人用人的門檻,反而為人才最終使用提出了更高要求,真正達到了“唯才是舉”。無論出身如何,只要人品正、眼光遠、能力強,具備使用條件,完全可以大膽地將其選出使用。這樣既能激活體制內的良性競爭機制,又為破解當前基層公務員深陷“圍城”的難題提供了參考價值,一舉兩得,值得探索推進。
打破身份限制,其實也是我國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飛躍。組織工作貫穿群眾路線實施的全過程,涉及面廣、牽扯內容多,可謂是“牽一發(fā)而動全身”。因此,在推行這項改革過程中,一定要重視組織工作的“硬件”建設和“軟件”培養(yǎng),力求把改革工作做透做實,營造并實現(xiàn)“不拘一格降人才”的選人用人氛圍。切勿在推行過程中好大喜功、急功近利,謹防改革走樣。只有這樣,不同類型人才互補,不同層次人才互容的組織關系新格局才會充滿旺盛生命力。
歷史證明,一個國家的健康發(fā)展離不開“靈活多樣、實踐第一”的選人機制,離不開“競爭有序、兼容并包”的用人環(huán)境。只有為人才搭好臺,為改革鋪好路,安定和諧、團結活潑、凝心聚力的組織工作才能為實現(xiàn)四川跨越發(fā)展作出突出貢獻。
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:boshijob@126.com(郵件標題格式:應聘職位名稱+姓名+學歷+專業(yè)+中國博士人才網)
中國-博士人才網發(fā)布
聲明提示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文/圖等稿件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(yè)探討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