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,中國人民大學發(fā)布《全面深化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若干要點》。未來,人民大學將突出博士生教育的科研導向,在博士生招生中嚴格控制在職生源的錄取比例。自今年起,除高校教師、科研單位研究人員之外的在職人員,占全校博士生錄取比例控制在10%以下。同時,博士學習基本學制從三年延長至四年,其中有半年到一年到國外一流大學學習。
之所以要嚴格控制在職博士生的比例,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吳曉求解釋稱,是因為各種數據統(tǒng)計顯示,在職博士中官員、企業(yè)家較多,對豐富學科文獻貢獻很小,控制這一比例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博士學術水平。在減少在職博士生的同時,人民大學還降大幅減少兼職博士生導師。領導干部是否能夠擔任該校兼職博導,除了要看其是否具有博士學位,論文考核情況,還要讓他們和別的博導一樣接受學校學術委員會的投票,不能只是官大,但學術委員會投票通不過,沒有著作和像樣的論文。
在招生模式上,人民大學將穩(wěn)步推進“申請審核制”,將原有的“初試(含外語和兩門專業(yè)課)+復試(含外語及口語測試、專業(yè)課和綜合素質面試)”的選拔方式,改為“申請—審核—復試(綜合考試)”,即要求考生在申請時提交已有科研成果和科研計劃書,由學院和導師組對申請考生提交的材料進行集體審核評議,通過審核的考生方可進入復試階段。復試階段將進行綜合考試,內容包含外語水平、專業(yè)知識和綜合素質三方面,考核形式由學院自行確定。
同時,博士學習基本學制從三年延長至四年。其中,有半年到一年到國外一流大學去學習。對此,吳曉求解釋稱,國際視野不夠是現在中國博士生存在的突出問題。通過學校出經費鼓勵學生海外學習,有助于培育博士生的學術理想和創(chuàng)新精神,使博士生在學術積累、思想創(chuàng)新、研究能力、國際學術交流和論文寫作等方面有明顯提升。
改革方案中對于博士論文的要求也更為嚴格。具體而言,博士論文全部要實行匿名評審,在匿名評審淘汰率達到5%的基礎上,該校今年全面實行博士論文預答辯制。預答辯在正式答辯前半年進行,預答辯專家小組全面審查博士學位論文撰寫和研究情況,并提出相應修改建議。預答辯未通過的論文不能進入正式答辯。“預答辯沒通過,學生還可以有2-3個月的時間修改,其實是為學生正式答辯奠定基礎。”吳曉求說。(張曉鴿)
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:boshijob@126.com(郵件標題格式:應聘職位名稱+姓名+學歷+專業(yè)+中國博士人才網)
中國-博士人才網發(fā)布
聲明提示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文/圖等稿件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(yè)探討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