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同齡創(chuàng)業(yè)者眼中,我幸運十足。剛在長春完成大學學業(yè),就在北京注冊了一家網絡公司。最關鍵的是,團隊研發(fā)的“宅窩窩”快遞派送到寢室的項目推出不久,便吸引到一家互聯網公司的500萬元天使投資。
“宅窩窩”,是我在今年3月醞釀出的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,最初名叫“一步之遙”,看字面意思就是,解決高?爝f派送最后一公里的問題。
據我了解,全國大部分高?爝f還處于集體派送階段:某家快遞把同一所學校的快遞一起送到校門口,再電話通知學生來取,學生取件時間大都集中在午休時段,包裹被誤領或冒領的情況經常發(fā)生。
“宅窩窩”提供的解決方案是:與國內知名的幾家物流企業(yè)合作,所有包裹先送至“宅窩窩”倉儲中心進行集中分揀,再進行細分到公寓、樓層分揀,由“物流總管”將目標包裹進行二次派送,送至各公寓的“樓長”,由“樓長”完成最后一次到寢室的派送。
為確保快遞過程的可控性,用戶可以通過“宅窩窩”APP或微信,隨時查詢快件狀態(tài)及派送人信息。同樣,學生用戶也可以通過“宅窩窩”叫快遞上門取件。
起初我涉足快遞行業(yè),并沒有什么長遠目標,只是想解決另一個創(chuàng)業(yè)項目缺錢的窘境。大二時,我和幾個朋友開了個很業(yè)余的電商網站,銷售大學生常用的生活易耗品。折騰了一個半月,不但沒賺到錢,還壓了一堆貨,還欠了9000元的倉庫費用。
有一天,在校園里看到有學生在派送快遞,問詢后得知,送一件快遞5角錢,一天可以派送300件左右。這樣一天收入150元,一個月可收入4500元,兩個人派送一個月就能有9000元的收入。于是,我和同伴挨個去長春市的各家快遞公司毛遂自薦。在聯系第二家快遞公司時,對方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:做畢業(yè)生的行李托運。由于想開拓高校市場,對方承諾給我們每件快遞50%的提成。
機會難得,我召集了本校和周邊學校一些伙伴,印制了宣傳單頁,發(fā)到周邊幾所高校每一個有畢業(yè)生的寢室。兩個月下來,我們的快遞業(yè)務凈利潤達到12萬元。
這讓我覺得,快遞在高校是一塊有待進一步開發(fā)的“大蛋糕”,不僅利潤可觀,而且還是聚集人群的好途徑。
當時,各大快遞平均每天有300件快遞送往吉林財經大學,這意味著,送件員有300次和陌生人面對面交流的機會。“是否通過見面建立信任度,吸納大家關注一個電子平臺,我們來銷售產品。”這個想法,算是“宅窩窩”的雛形。
今年3月,“一步之遙”的快遞派送項目正式啟動。我們雇了一輛帶司機的面包車,每天從快遞高校承包商處收攬快件,再分送給每一棟宿舍樓負責派送的兼職學生,我們稱為“樓長”,最終由樓長在中午和晚間兩個時段送到寢室。
在這一過程中,我們每月要支付面包車和司機費用共計3500元,派送和收件的收入全部給了每棟宿舍樓的樓長。就是說,我們不僅免費送快件,還是在賠錢經營。
盡管如此,我個人認為,這件事很值得去做,它的價值在于長遠。
目前,全國部分高校也有派送快遞到寢室的服務,但大都是收費的,我們的最大不同在于免費。我們的收益在于,當認可并關注我們平臺的客戶數量積累到一定量時,或許是幾萬元,或許是幾百萬元,這就會成為一個絕佳的電商平臺。
意料之外的是,北京目標軟件負責人張淳愿意出資500萬天使資金支持“宅窩窩”,為我們提供打造產品內容和市場的專業(yè)團隊。
在長春高校推廣后,“宅窩窩”將轉戰(zhàn)北京,繼而將推廣到全國。 雖然,未來“宅窩窩”關注人數還是個未知數,但高校學生族群是應當被重點關注的群體,他們是日后社會消費的主力,可以說,我們現在所做的是為對未來的一種投資。
就像起初我做快遞,并沒有想把它做成一項事業(yè)。但機遇常常是你愿意再向前一步的時候,會發(fā)現風景或許就不一樣。王佐文(APP“宅窩窩”CEO)
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:boshijob@126.com(郵件標題格式:應聘職位名稱+姓名+學歷+專業(yè)+中國博士人才網)
中國-博士人才網發(fā)布
聲明提示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”的文/圖等稿件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(yè)探討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